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而大众对精神卫生与精神疾病知识仍所知甚少,既往部分地区调查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很少,约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那你关注过或者了解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
判断有十条经典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以下十条标准,曾被公认为是心理健康“最经典的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出现问题有四个表现
情感低落,表现为精神抑郁、忧虑,对人或事失去兴趣;思维缓慢,思考困难,消极意念沉重,感觉活着没有意思,生不如死,有严重的自卑、自责或自罪心理。
情绪高涨,表现为喜悦、洋洋自得、狂欢;思维奔逸,表现为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联想丰富,讲话眉飞色舞、高谈阔论、吹嘘夸大,讲话内容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睡眠减少而不觉得困倦。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表现为为了消除对受到赃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而反复不断洗手,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是否关好,检查数十遍仍不放心。
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心,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还可出现心慌、胸闷、出汗、尿频等,不能静坐及无目的小动作增多,甚至有人对特定场所焦虑恐惧、在社交场合紧张或对特定的物体恐惧而回避出现在以上情景中。
寻找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
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呢?心理专家建议,走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误区。有心理问题不需要隐瞒,一定要积极寻求帮助,就像是身体上有不舒服要求医问药一样,懂得求助是有智慧的表现。
面对心理困境,行动起来是关键。首先,接纳和面对现在的困难;第二,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执行;第三,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第四,主动进行社会交往,结交一些可以交心的朋友。
运动有利于改善情绪。有大量研究显示,适当的规律性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而在内啡肽的作用下,人的身心可以轻松愉悦。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会有人十全十美,不如顺其自然地去接纳令你不开心、不满意的事,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换种思维方式生活。学会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时刻记得发现别人的好,而不是记得别人的不好,交往过程中也要学会尊重和换位思考。
专家还特别提醒,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记得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睡个好觉;还要记得,常常晒太阳,常常走进大自然,欣赏周围的美丽,释放压力。当然,每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不一定一致,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做心理健康的主人。
何金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