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郦润其
特约记者 陈葑
这一天,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大二学生卢一森,乘坐着大巴车,从学校来到20公里外的应店街镇扎箕坞村,和他同行的还有十几位师生,他们要和应店街镇的年轻党员干部们,一起来一场种田“比赛”。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正是插秧的好时机。看完种粮大户应师傅的现场教学后,卢一森跃跃欲试,他迫不及待地戴上草帽,脱下鞋子,挽起裤脚,一切准备停当,他如鸭子般跳进稻田,面朝黄土背朝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水田浸泡着双脚,仍透着丝丝凉意。作为种地“小白”,这也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触摸大地。
从岸边望去,大伙赛得热火朝天,一根根嫩绿的秧苗被有序快速地插进泥土,仅过了半个多小时,水田就被满目绿色填满。“看着绿油油的小苗,插满了土地,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所有辛苦都值了。”卢一森感叹道,以前只是在课本里学农业知识,亲身经历后是一番别样感受,不仅让自己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还帮着村民们种了地。
“适当增加钾肥磷肥的使用,对提高水稻产量有帮助,过量使用氮肥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就在这块田边上,主要研究园林生态等领域的带队学院讲师韩旖旎,作为应店街镇“技术助农专家讲堂”的特邀讲师,嘱咐村民要合理使用肥料。
这次活动鸣响校地合作的第一枪。全程跟进的应店街镇党委副书记杨岚,从计划到现实,从田间到课堂,见证了这一切,不无自豪:我们专门邀请十几位高校讲师、教授,分批来镇里开展自然灾害预防、农作物维护等理论辅导。
接下来,应店街镇党委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党委将通过深度开展“社会实践基地打造 专家培训指导 锻炼岗位提供 交流研讨座谈”的合作,不断拓展思维,开发新项目,助力党建引领“兴村共富”联盟建设创新发力、持续升级,探索出一条乡村共富的新路径。
■记者手记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下地插秧实属“奢侈”,农业经验更是几乎为零。校地合作,让大学生与大地有了亲密接触,既锻炼了脚力,又锤炼了心性。而对农民而言,这样的结对,是以“共享”的方式“兑换”了专业的科学知识。
通过应店街的田头,我们看到校地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为兴村共富、助农志愿服务注入年轻力量,既能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又能为高校提供培养人才的平台,实现两者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正所谓,你提供实践土地,我提供知识给养,一校一地,以合作共享的方式,探索着农业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