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丹 图片由诸暨市委宣传部提供
“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共同富裕,涵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诸暨深谙其道。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走出了一条“人人参与”的文明实践之路。自去年7月成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首批试点以来,诸暨这座有爱之城全力做好“风尚共育、服务共享、社会共治”三篇文章,迭代升级关爱基金、全城志愿、移风易俗、爱心食堂等特色亮点,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更有温度,更显力量。
诸善行、诸事和、诸业兴,文明浸润之下,百姓生活更美。“既要有‘腰包鼓了’的从容,也要有‘心灵丰满’的充实。”诸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诸暨将发挥先行优势、展现试点担当,把精神文明高地建设推向深入,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凝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风尚共育 “加减法”铺就惠民路 “不用自己做饭,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真好!”诸暨市东和乡友谊村87岁独居留守老人宣小芬接过村干部配送的午餐,感动地说道。由于双目失明,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宣小芬自丈夫去世后便只能凑合着吃,直到村里开设“爱心食堂”,每天中午和傍晚,她都能感受到来自“爱心食堂”的温暖。
在东和乡,受吃饭问题困扰的还有500余名老人,“爱心食堂”的出现,温暖了这批留守老人的心,让他们能安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养老问题千头万绪,其中吃饭问题首当其冲,这是老年群体一直以来的困扰,也是在外子女的心头之痛。对此,诸暨以“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决心,围绕“惠民生、广覆盖、可持续”的目标,积极打造“10分钟居家养老就餐服务圈”,“市主导、镇主推、村主抓、群众主力”的“爱心食堂”应时、应运、应民生而生,重点服务和满足失能、失智、独居、高龄、空巢和生活困难等老年人群体,兼顾其他老年群体和特殊人群。
仅仅3个月时间,从山区到城区,从乡镇到社区,诸暨的“爱心食堂”因“被需要”和“规范化”,如雨后春笋般在城乡热腾腾的烟火气里不断延续和发展。如今,首批61家“爱心食堂”已投入运营,覆盖99个村社,服务3000余名老弱群体,而2022年的建设任务也已提前谋划、全面启动,计划新建98个“爱心食堂”,覆盖146个村社,到年底将覆盖47.8%的村社。
这份对“老有所依”的关怀,体现在费用除政府补助和个人承担一点以外,由村里的关爱基金保障。据了解,在诸暨全市,像这样用于帮扶、公益、奖励等“四重一好”关爱行动的关爱基金,476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基金总规模达1.49亿元,党员干部参与率达93%,乡贤参与超5900人次。这个以爱为名的蓄水池,正日益成为诸暨文明实践强大且持久的动力源。
一手做关爱和温情的加法,一手做移风易俗的减法。近年来,诸暨持之以恒深化移风易俗,巩固拓展乡风文明理事会“走亲式”劝导法,健全推广婚丧喜事流程规约制、文化礼堂准入制、党员干部报备制、家宴厨师厉行节约承诺制。持续倡导“酒席排场做减法、互助互爱做加法”,累计引导3000余对新人为关爱基金捐款340余万元,每年为群众减负10亿元。
“一加一减”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一笔笔民生“小账”汇成文明“大账”,村民们也愈发“亲如一家”。
眼下,诸暨市正推广文明实践“关爱e ”数字平台应用,升级移风易俗一事一档、关爱基金活力赛马、“爱心食堂”阳光可视三大场景,以数字赋能构建“文明大脑”。同时“爱心食堂”“爱心驿站”持续扩面,力争到2023年助餐服务覆盖60%以上村社,户外工作者驿站达到100个以上,努力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共同富裕幸福图景。
服务共享 厚植文化涵养民心 移风易俗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暨阳街道凤凰社区还潜心于另一项实践——用志愿服务推动文明新风。2019年以来,凤凰社区先后推出“三点半”课堂、暑期爱心课堂、家长课堂、周末课堂,内容包括硬笔书法、舞蹈、素描、绘本阅读等,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
阵地常在、活动常态、内容常新,文明实践才有生命力。2021年,诸暨依托23.8万名志愿者、1000余家公益性社会组织、2600余支村级“5 x”标准化志愿队,聚力开展“暖心八件事”志愿项目,全市15个公益敬老院的老人每月都能品尝到星级酒店厨师的手艺,2200余名环卫工人每周享受两次免费早餐,5000余名教师志愿者累计开设周末课、暑期课近万堂,3000余名农村金婚老人、老党员收到幸福笑脸照……全市形成全民全域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志愿服务格局。
“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提高。”诸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必须要处理好“生活富足”与“精神富有”的关系,聚焦身心富足,突出志愿服务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以优质文化涵养民心。
不久前,金石学馆浣江书房正式对外开放。该书房位于五泄江文化生态公园内,与华夏金石学馆主楼相辅相成,是一家区域人文特色和传统金石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现代书房,这是诸暨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打造文化创新发展高地的缩影。美好文化生活从梦想照进了现实,真实可感、触手可及。
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打造文化家园10个、浣江书房15家,改造提升23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站,西施大剧院、香榧博物馆、水彩画博物馆、华夏金石学馆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开放……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在暨阳大地上不断形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俱增。
2021年上半年,诸暨非遗中心文化下乡演出的西路乱弹小戏《梅花催春》和《酒嫂砸缸》,让村民领略了“国遗”的魅力,大家纷纷拍手叫好,直呼看得过瘾。非遗中心文化下乡演出是诸暨市推出的2021年“我们的文化”系列群文活动之一,在服务共享上打造“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
此外,诸暨市还全面推行“文化管家专职运维、社团组织入驻结对、下沉资源菜单供给、常态管理星级评定”的文化阵地“活跃指数”赛马机制,持续深化“乐享诸暨”“畅享诸暨”“阅享诸暨”“动享诸暨”四大主题活动5000余场次,组织开展“书香暨阳”“百村千运”等一批惠民活动,实现全域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加丰富。
志愿服务和公共服务双向提升的“诸暨模式”,让百姓幸福感叠加,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注入不竭的力量源泉。
社会共治 擦亮基层幸福底色 正气充盈,平安和谐,是诸暨这座城市鲜亮的底色。
周末,枫桥镇“田上杜黄”生活街人头攒动,理发、竹编、钟表电器维修……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这些便民服务店铺均由残疾村民经营。“两个月前刚搬到生活街,这儿离家近,人气旺,生意比原来好多了。”经营钟表店的楼士逸介绍,以前除去房租收入就所剩无几,现在村里给了免租福利,日子有了更多盼头。
这一切得益于“浙里兴村共富”系统。去年,杜黄新村被确定为“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在设计整村规划、重塑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村干部们利用“浙里兴村共富”应用场景,准确掌握了群众的高频诉求和服务需求,并将这些内容一并写入规划中,“残疾村民经营的店铺房租水电全免”就在其中。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近年来,诸暨市把传统治理智慧和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浙里兴村共富”应用场景便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践行“枫桥经验”、发挥共治优势的一次创新探索,推动实现基层“事项一口归集、任务一贯到底、干事一屏掌控、监管一览无余、评价一体联动”。目前“浙里兴村共富”已派单流转事项4万余件,诸暨5700余名镇村干部已熟练运用该软件服务市民村民,每天活跃率达95%以上,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建立了党建统领“县乡村一体”的整体智治新格局。
此外,通过“关爱e ”“诸事帮”应用场景,深化运行城市大脑、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扩面建设智安小区,分领域打造矛盾线上调处平台,推动化解“上云”、平安“刷屏”,实现文明实践服务效能最优。截至目前,诸暨已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连续四次获得“长安杯”,实现省平安建设“十六连冠”。
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诸暨全面激活社会组织治理能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目前该市共有登记在册社会组织1135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4075家,平均每4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参加社会组织,真正实现“群众的事大家办、别人的事帮着办”的群众自治新格局。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先行先试,为诸暨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汇聚起了强大合力。”诸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结合“枫桥经验”探索优势、文明实践先行优势、文明创建领跑优势和文化服务基础优势,切实绘好更有辨识度、更富含金量、更具示范性的文明诸暨新图景,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诸暨范例铸魂赋能。
2022年2月28日《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