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作为元宵节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入口香甜,令人齿颊留香。元宵又名汤圆,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据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汤圆又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正月十五,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