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
值壬寅元日,家有新桃的皆换掉了旧符,这是国人还保持着的春节传统,大门上横批直对红纸黑字一贴,立马有了喜庆的仪式感。
“争插新桃换旧符”,“插”字说明北宋时期还是沿袭桃木板制符的做法,改成“春贴纸”是后来的事情。完全把桃木板改成以固定联语格式命名为“春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把春联普及成家家户户皆张贴的节庆仪式,明太祖此举于联文化的发展而言善莫大焉。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旭日祥云灿,春风化雨新”“金玉满堂家兴旺,洪福齐天富贵长。”春联,与点缀于亭台楼阁中的对联比较,最鲜明的是直白地表达出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的向往,结合自然万物的吉祥和天干地支的轮回,寓意极尽美好,每一联皆让人品味出浓得化不开的喜气洋洋,以至于春节无联便有门庭冷落无趣无味之感。
随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呼声渐高,喜见春节写联贴联的气氛日益浓厚,然而笔者近日关注朋友圈晒出的春联,颇感当今普遍存在的对联、春联常识的缺失,很有必要来一场恰合时宜的普及,让人们重拾传统的正念。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所谓对联,俗语称“对对子”,若通读《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从“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开始学习,两本书读完就该明白“对对子”是多么有智慧的趣事。对子里,万物皆呼应,万事有典故,平仄音起伏,声律韵格调。对子里相对的字或词,词性相同,词意和平仄相对,上联以仄声收,下联以平声收,写联者署名必得书于平声收的那句左边,张贴时上联在门右,下联在门左,横批一般三、四字,也是从右往左。这些,是最基本的常识。
朋友圈春联之憾,多因左右误置,如上联收的是“香”,下联倒是个“胖”;右边贴“旧更新”“展宏图”,左边贴了“今胜昔”“兴伟业”……也有上下联皆平声或皆仄声,如“虎虎生风”对“年年有余”。在识别字的平仄声问题上,有一点是现代人容易感到疑惑的,比如上面提到的“今胜昔”,用如今的普通话来读,“昔”是第一声,属于平声,但写进对联里,我们须得明白它在古音里是仄声,古人一贯遵循的字韵平仄以《平水韵表》为准。我们也可用诸暨方言的语音来验证,如“昔”音短促,便是仄声。古诗联中,古音为仄声而普通话里改为平声的字比较多,如“蝶”“屋”“石”“竹”“夕”,我们皆可借方言语音来判断。这也是方言需要保护的原因之一。在朋友圈晒联之人不乏书画文史圈内人士,错了一个便影响一大批圈粉。大过年的,大多数圈粉看图不及细品,重在点赞表情意;个把瞧出明白的,私下小议则个,也不好意思跟晒圈的老友较真,就当看花点赞打马虎眼得了!笔者不禁在此一呼:对联、春联的常识并不难懂,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务必敬畏正知,避免常识性误导。“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虎年最流行的这句话,正是潜心于优秀文化最需要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