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凌燕
特约记者 孟幸宇
印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庄余霞虽只有97户人家,350余人,却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活动区”。面对敌人的围剿,村里的群众坚定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他们追求光明、不怕牺牲,先后参加或曾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达58人,2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北撤的11人,其中有5位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这支队伍中,有父子、兄弟、姐弟、兄妹、叔侄12对。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故事
近日,只要天一放晴,大唐街道上余村清岭岗红色游步道便会热闹起来。村里20多位党员、群众拿着柴刀、锄头等工具参加义务劳动,为游步道清理竹梢、挖根平整。这条长2.5千米的游步道虽然还只是“毛路”,却已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前来观光游览。
上余村党总支书记杨海民告诉记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清岭岗至高峰岭曾是金萧支队的重要活动场所,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游步道。
据了解,上余村庄余霞自然村是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重要活动地点,近年来被评为“浙江省革命老区”“抗日革命村”“抗日英雄村”。为纪念那段峥嵘岁月,2016年,上余村建立了“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同时新建了庄余霞烈士陵园。建立至今,这段红色历史已经吸引了20万人次前来瞻仰。
“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坐落于庄余霞的杨氏宗祠内。杨海民介绍,杨氏宗祠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500多个平方米。“这个祠堂面积大、结构复杂,早在抗战时期,这里就是庄余霞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杨海民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派来庄余霞村搜捕革命人士。杨启江和杨光两名共产党员躲进了杨氏宗祠内望青楼的天花板上,才成功躲过了搜捕。杨启江还在躲藏期间题诗一首:大辈君子要白眼,望青楼上来避难;有朝一日春雷响,九重地狱把身翻。这首诗写出了先辈们对革命成功的深切期盼。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庄余霞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2015年,为助力“五水共治”,上余村成立了村嫂护河队。15名女党员的无私奉献不仅改善了村内河道池塘的卫生状况,更唤起了村民的奉献意识,原本只顾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们纷纷请求加入。至目前,原本只有15人的村嫂护河队,发展成了92人的“红色娘子军”。
除了“红色村嫂”,上余村还组建了“红色救援队”等志愿者队伍。2018年,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的上余村红色救援队成立。他们除了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教、科普知识培训等,还协助镇村两级开展防汛防洪、火灾抢险、失踪人员搜救等减灾救灾工作。
“村里的集体经济并不富裕,但我们凭着革命精神,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把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杨海民说。
对话
打造“诸暨红色文化主题公园”
记者:目前村庄发展的重头戏是哪块?
杨海民:我们打算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目前,村里正在为清岭岗红色游步道项目做前期规划工作。
记者:村里对发展红色旅游有怎样的长远规划?
杨海民:“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和烈士陵园每年都吸引好几万游客前来,但他们停留的时间很短暂,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我们打算打造一个“诸暨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将诸暨所有红色文化镶嵌在清岭岗红色游步道沿线,并且利用陈列馆旁的50多亩田地,发展田园经济。未来,游客来到庄余霞,不仅可以学习革命历史,还能吃喝玩乐赏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