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章海男
印记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简称“金萧支队”)是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游击武装,战斗在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沿线一带。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留下少数党员骨干坚持原地斗争。1948年9月15日,经浙东临委批准,以原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等游击队为基础,在马剑镇石门村成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蒋明达任支队长,张凡兼政委,下辖3个大队。
次年1月下旬,该部队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部队连续7次外线出击,战斗100余次,歼敌3000余人,到解放前夕武装人员已由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4000余人,创建了约12000平方公里的游击根据地,为金萧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
近日,马剑中学的70多名师生来到石门村金萧支队纪念馆,学习红色历史,缅怀革命烈士,增强爱国情怀。
73年前,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在石门方氏宗祠宣布成立。石门人或参军,或担任联络员、交通员,或参与后方医院、被服厂工作,积极地投身到革命工作中。“仅正式参加金萧支队,穿上新四军军装有名有姓的就有16人,参加各种秘密工作的达50多人。”石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方东说,当时几乎是调动了所有能参与的人。战争的硝烟已散,但金萧支队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这些红色基因也在一代代石门人中传承。
70岁的方金海从小受金萧革命精神的影响,1969年主动报名参军入伍。8年军旅生涯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与了抗美援老战争。退伍后,他回到石门,曾任村干部多年。如今他当起了石门村金萧纪念馆的义务管理人员,他说:“金萧支队的红色足迹遍布石门,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参观者受到红色文化熏陶,让先辈留下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龙门山脉环抱,当革命年代的地理优势成为和平年代的发展瓶颈时,石门村村民党员干部秉持初心前行,将金萧革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近年来,石门村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环境,将金萧支队成立旧址、百亩古田畈景观带、蓝莓黄桃采摘、民间古建筑、过小年品尝马剑八大碗传统习俗、古法造纸体验项目等旅游资源串联,发展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乡村特色游、民宿体验游、水果采摘游,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石门村正从“红色纪念”向“红色产业”转变,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石门村徐徐展开。
眼下,春光正好,石门村迎来春日里第一波游客小高峰。“往年‘五一’小长假,民宿房间都是爆满的。”国顺民宿负责人朱国顺告诉记者,他最多时曾承接过20多场过小年品尝马剑八大碗活动。各地游客到来,带动了餐饮住宿的发展,村民们纷纷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腰包也鼓了起来。
“如果说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是石门的发展底色,那么红色文化就是石门发展的灵魂所在。”方东说,村两委会将在传承发扬金萧革命精神的同时,合理布局发展新路径,推动红色文化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村民增收。
对话
用好“红色金萧”金名片
今年石门打算做哪些事?
方东:预计在5至6月份,村游客接待中心将迎来“红色之旅”团队接待高峰,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完善系列体验活动方案、培养年轻党员讲解员等,围绕红色文化元素,为游客带去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
石门如何谋求长远发展?
方东:接下来,我们将持续用好“红色金萧”这张金名片,推进实施金萧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古法造纸体验项目等,吸引更多游客来石门游玩,有效带动现有农家乐、民宿发展,进一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我们还要发展竹笋、茶叶、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尽快完成村级水网、电网、路网升级改造,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