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因袜而生。 通讯员 蔡旭荣 摄
编者按:从大唐庵村到大唐镇,再到现在的大唐街道,大唐的发展就是诸暨发展的缩影。今天,本报刊登时任诸暨县民政局局长杨育信的回忆文章,以进一步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推动大唐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育信
1988年4月11日上午,时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董士元和分管工商局的副县长张国强主持,在大唐庵村三a商场楼上召开会议。与会人员有当时三都区和五泄区的领导,两个区的税务、工商部门负责人,县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人大办、县府办有关人员。我也被指定前去参加。会上,董主任说,目前这里的小商品集散地管理混乱,群众意见较大,这个样子不利于经济发展,要大家谈谈看法,如何理顺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开始发言时,大家争论激烈,各谈各的理由,表面上听起来都有道理。三都区领导认为,大唐庵村属于城山乡,这里的税收和工商管理费理应由三都的部门收取。五泄区领导认为,太唐庵村前面的公路是柱山乡合溪口村下骆自然村的,我们在自己辖区的土地上收取税收和工商管理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说他们无法直接来管理。
这时,董主任对我说:“老杨,你看这个问题怎么办?”我认真想了想说,目前问题的核心是管理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这块经济发展,就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这时有人说,把柱山乡靠近城山乡的几个村划给城山乡,也有人说把城山乡靠近柱山乡的几个村划给柱山管辖。我说,按照省里有关行政区划变动的精神,行政区域破乡不行。我建议两条:一是把柱山乡和城山乡合并建镇,并要派较强的领导人员建立班子;二是这个镇要与城关镇一样级别,属于区级镇,镇内独立设税务所、工商所、派出所等业务机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家议论了一下,认为这个方法可取。
董主任最后对我说:“两乡合并建镇是民政部门的事,你负责跟省民政厅联系,做好调查报批工作,我和张副县长给县里领导联系沟通。”
县里领导很快统一了认识,县府办写出了申请并乡建镇的报告。1988年4月21日,我与方培根副县长等人员到绍兴市政府对接,再向省民政厅送去报告。
后来我获悉,省民政厅负责行政区划的分管副厅长郑造桓要去金华开会,当时大唐庵是杭金线的必经之路。于是,当天上午,我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楼启甫去三a商场早早等候。郑副厅长听了我们的介绍后,走上三a商场楼顶观看,认为这个地方太小,人口不多,企业也少。我们马上向他汇报说,一是县领导很重视,已经作出规划,要在这里建强镇,并将派坚强的班子来管理;二是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交通要道,是金杭公路和绍大公路交汇之地;三是这里建镇群众热情很高。郑副厅长最后表示回去后向厅长汇报。
过了一段时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两乡并镇。1988年10月7日,我和方培根副县长、楼启甫主任到大唐庵,联系大唐庵镇政府办公地点问题。当月11日,我们又去大唐庵处理有关建镇具体问题。当月18日,召开大唐庵镇筹建小组成员会议,当时有何忠衡、章水土、周伟统、徐克成、张建明、侯占胜等人参加,方培根副县长给他们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当月19日,在大唐庵村三a商场楼上举行了城山、柱山两乡合并建镇大会,我跟随县委副书记周惠良去参加大会,由我宣读省民政厅的批文。
1988年10月21日上午,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县长徐再生要求各部门都要积极支持大唐庵镇的建设;大唐庵镇领导要广泛团结干部群众,尤其是要尽快消除两乡隔阂,勇于开拓,积极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1992年5月,冠山乡并入,改“大唐庵镇”为“大唐镇”。
大唐建镇后,章水土同志提出了“要发财,大唐来”的口号,以贸兴镇,以工强镇。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大唐镇很快改变了面貌。30多年过去了,当初郑副厅长说的“地方太小,人口不多,企业太少”的小村,已经成为诸暨经济发展的重要街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