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龄与年龄不符,平时应少吃甲鱼、黄鳝,早睡觉
(图@视觉中国)
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
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对付“孩子长不高”只有一招,就是补钙。然而,生长发育专家并不认同这一做法。近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聚焦儿童生长发育话题,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内分泌科朱顺叶主任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治疗领域的“后起之秀”唐本玉医生讲解如何科学地帮助孩子长高。
有一种说法是:“孩子个子的高矮与骨龄有关。”去医院检查,医生也会让家长带孩子“拍骨龄”,很多家长往往困惑不解:骨龄是什么?为什么要查骨龄?朱顺叶指出,骨龄过大过小都可能影响身高。当家长发现孩子身高矮于同龄人时,应及时带孩子检查,孩子的长高空间还有多少并不能仅从一次骨龄进行判断,需要长期追踪和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骨龄进展的快慢,找出影响孩子长个的因素。只是依靠单纯的拍骨龄,无法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高需求。
3~10岁每年长不到4厘米?内分泌有问题!
朱顺叶指出,孩子正常身高增长的速度,视年龄段不同而有差异。通常0~1岁孩子每年长25厘米,1~2岁年平均每年长10~12厘米,2~3岁平均每年长8~10厘米,3~10岁平均每年长6~8厘米。青春期男孩身高会长高20~30厘米,女孩长15~25厘米,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朱顺叶建议,家长可为孩子从小记录身高、体重和头围的数据,绘制成个体化的“生长轨迹曲线”,并与国际标准的“生长轨迹曲线”做对比。若3~10岁的孩子每年长高不到4~5厘米,可能跟内分泌问题有关,例如生长素缺乏,就需要到医院做深入检查。
天天喝牛奶还长不高?营养可能不全面
生长缓慢的原因相当复杂。人体的生长,在婴儿时期与营养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是密切相关的,3岁以后的儿童期主要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有关,青春期由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直接主导身高的增长。朱顺叶强调,婴儿时期,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的营养达到正常状态,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家孩子天天喝牛奶,还吃钙片,为啥还长不高?”两位专家指出,这种观点有点片面。有些孩子虽然天天喝奶,但可能挑食、偏食,甚至用奶来替代主食。孩子要长高,营养应全面,讲究膳食平衡,米面等碳水化合物、蛋、蔬菜、奶制品、肉类、水果等都不可缺少。
发现孩子生长缓慢,该怎么办?唐本玉建议,婴幼儿可先去儿童保健科检查。小学生因治疗时期偏晚,可以直接去儿童分泌科就诊。检查时,医生会逐项排除喂养不良、作息不规律、内分泌问题等的可能性。例如,医生会让提交孩子从出生开始的生长记录,判断孩子生长缓慢的时期和原因。
点“小夜灯”能睡好?
或影响长高!
值得警惕的是,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影响孩子长高。有些孩子晚上11~12时才入睡,有些家长因工作问题晚睡,或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对孩子的作息规律也有较大影响。“孩子的生长激素是在入睡之后达到分泌高峰,如果孩子长期入睡较晚,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唐本玉指出,婴幼儿应晚上9时上床,10时前入睡。
朱顺叶建议,习惯熬夜工作的家长可以先哄孩子睡觉,然后再起身工作。对于看电视问题,朱顺叶建议孩子快睡觉前,全家把电视关了,等孩子睡着才看。
如何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朱顺叶建议,要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尽量不要装小夜灯,更不建议用亮度较强的台灯给孩子“壮胆”。有些孩子对光线明暗比较敏感,小夜灯不利于孩子安眠。如果孩子特别怕黑,离不开小夜灯,则应该将灯光尽可能地调暗,或者将夜灯改为光感不强烈的地灯。待孩子完全入睡后,卧室应熄灯。
骨龄上下浮动不超一岁才算正常
骨龄是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指标。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和骨龄。朱顺叶指出,骨龄代表发育年龄,根据x光片的特定图像确定,比实际年龄更能反映人体骨骼的成熟度,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
按骨龄发育速度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骨龄正常,也就是骨龄与年龄相差在-1到 1岁之间;骨龄偏大也就是骨龄与年龄相差≥1岁,意味着孩子有可能性早熟;骨龄落后:骨龄与年龄相差≤1岁,意味着有可能生长激素缺乏。但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孩子的骨龄和年龄一般都是相符的,上下浮动不超过1岁,而在疾病状态下,骨龄与实际年龄往往不一致。
朱顺叶指出,如果发现孩子的骨龄与实际年龄不符,一定要尽早找出原因。比如说进展迅速的早发育或者青春期快速进展的孩子,他们的骨龄常常比实际年龄大。
骨骺是骨骼发育的关键部位,由于性激素有明显的促进骨骺闭合的作用,孩子就会表现为骨龄偏大,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等到骨骺完全闭合了,孩子的生长潜能也就消失了,以后的身高发育肯定会受影响。骨龄落后的孩子常常因为缺乏生长激素、软骨发育不全等等疾病而导致身高增长缓慢,虽然理论上说由于骨龄较小,实际生长空间应该大于相应年龄者,但由于存在生长异常,每年的实际生长幅度会小于正常儿童,后期生长空间也有限,而家长还在等待孩子“晚长”,最终会耽误孩子成年身高。
预防骨龄提前避开四大因素
预防骨龄提前其实就是要预防青春发育过早和过快的问题出现。朱顺叶指出,家长要警惕以下四个危险因素:
一是避免含外源性激素的食物长期摄入,比如蜂王浆、各种滋补品、饮料以及垃圾食品;
二是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摄入,比如甲鱼、黄鳝等;
三是减少夜间长时间光照;
四是减少成人化影视的心理污染。接吻、亲热的场面,对孩子会有负面心理影响。
朱顺叶指出,孩子运动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体会自动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有助长高。做什么运动最有效?传统说法是拉单杠。近年来流行的“家用单杠”,可根据孩子的身高调节单杠高度,引得不少小学生甚至是学龄前儿童家长的追捧。“太早拉单杠,反而有可能影响孩子长高。”朱顺叶表示,儿童韧带没有发育好,容易产生运动伤害,不主张太早拉单杠,单杠更适合大中学生练习。学龄前的孩子想长高,可多跳蹦床,如果家里场地有限,不方便摆放家用蹦床,也可以到儿童室内游乐场或体操馆去练习。6岁以后可以选择跳绳,尤其是有计数器的绳子。
要长高,运动强度要达标。研究显示,每天运动10分钟,且运动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40次上下时,这种强度才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如果换算成跳绳,则以跳1000~1500次为宜。
运动的时机也有讲究。不少家长让孩子“写完作业再运动”。朱顺叶指出,由于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等到做完作业,已经深更半夜,孩子也比较疲惫,不适合做运动。因此,建议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运动10~30分钟。(文/全媒体记者任珊珊实习生何碧媚通讯员江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