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方国兴:用诗歌点亮灵魂——诸暨网-凯发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14-11-19 16:17:51
来源:诸暨日报
编辑:陈璐 审核:杜萌颖
记者 何泽宇
踏着2013年的第一场雪,48岁的临安人方国兴带着他的诗歌作品,来到诸暨日报社投稿。
农民、小学文化、诗歌爱好者、30多年的坚持……当这些词组合到一个人身上时,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小路啊,你通向何方?不要把我引入迷茫,我要回到我的家乡。云彩啊,你走得匆忙,我很想与你做个伴,把我的信捎向远方……”2011年年底,方国兴写下这首《呼唤》,抒发了故乡游子情。质朴的文字,充盈的情感,淡淡的忧伤,就在这白纸黑字间弥漫开来,那是历经岁月积淀后的独特味道。
回首上世纪80年代,“诗歌”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一个不读诗、无以言的时代。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方国兴的脸上充满了怀念与骄傲:“那是诗歌的黄金年代,也是我的。”
一晃30年过去了,方国兴早已告别了青葱年少。2012年10月,他从临安老家来到诸暨,帮着姐姐经营山核桃生意。尽管生意繁忙,但这并没有妨碍方国兴用诗歌点亮自己的灵魂。
方国兴只有小学文化,来诸暨之前,他都在老家临安务农、当帮工,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
小的时候,方国兴家徒四壁,除了教科书,家里再无片纸。直到今天,方国兴看的书也很少,“杭州日报的记者曾经送给我一本《唐诗三百首》,还有就是教会免费发放的《圣经》”。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方国兴的诗歌更显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少了技巧、少了雕琢,有的只是一份岁月沉淀之后的直抒胸臆,发自灵魂,直击人心。
方国兴与诗歌的结缘,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出生于临安一个贫穷小山村的他,从小饱尝人情冷暖,“这些都不算什么的,我们生来就是忍受寂寞与孤独的。”
那段日子里,唯有文字,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他左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写诗、投稿、退稿,是他最初几年诗歌生涯的常态。一直到2008年,热情讴歌家乡的现代诗《心中的大明山》在《今日临安》刊出,方国兴的名字第一次见报。而此时的他,已经44岁了,两鬓微白,脸上的皱纹也如刀刻一般。
“我从小就是个感情充沛的人,诗歌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宣泄口,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坚持写诗的理由。”方国兴告诉记者,“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诗歌,顿时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所有的辛酸都不值一提。”
在这之后,临安的不少报刊、杂志都陆续刊登了他的作品。多年的坚持,方国兴的诗歌之梦,终于开出了灿烂的花。